房天下 >资讯中心 > 非房产 > 正文

“龟鳖大镇”——吴兴东林镇转型的背后

湖州日报  2016-08-11 10:21

[摘要] 2616个龟鳖棚全部清零,吴兴区东林镇在今年6月兑现了3年完成整治的承诺,这段攻坚克难的时光充满了苦与乐——

2616个龟鳖棚全部清零,吴兴区东林镇在今年6月兑现了3年完成整治的承诺,这段攻坚克难的时光充满了苦与乐——

一场持续3年的龟鳖行业整治持久战后,“龟鳖大镇”消失了,秀美东林回来了,纵横交错的密布河网泛着清波,倒映着蓝天白云。

一组摄于今年初的东林风光照,在该镇文化站站长陈敬文的微信朋友圈里仍保持着点赞多的记录。在这组照片上,东林纵横交错的密布河网泛着清波,倒映着蓝天白云。“在东林工作几十年了,这样的美景终于回来了。”老陈笑着说。

事实上,在东林唤回美丽的背后是一场持续3年的龟鳖行业整治持久战,这段攻坚克难的时光充满了苦与乐。

“甲天下”步履沉重

东林是一座水乡,龟鳖养殖业曾经是这个乡镇的支产业之一。“东林过去是全省龟鳖养殖集中的一个乡镇。从东林出售的龟,一度占到大市场——广州市场的60%。”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潘新江说,“全镇龟鳖产业从1995年开始发展,至2013年底,龟鳖养殖户多达1872户,温室养殖面积近180万平方米,年养殖量超2800万只,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

然而,在东林“甲天下”的名气身后,其实早已是危机四伏。随着温室养殖龟鳖业的发展和壮大,养殖排放污水对环境的威胁日益严重。据当地环保部门统计,全镇2616个温室龟鳖棚每天要消耗饲料72吨,排放废水2500吨,河流污染达到155平方公里,温室取暖日烧柴量12吨,一年达到4400吨,由此排放的废气超过正常排放量的1万多倍。

这笔“生态成本”从未出现在养殖户的算盘上,却让东林的发展环境不堪重负。

前不久,记者走进该镇保国村,看到村民费银财正忙着捕捞鱼塘里的泥鳅,鱼塘的水面泛着清波,而四周不时地传来蛙鸣。“一年前这里可听不到青蛙叫,养温室龟鳖把水都养坏了,青蛙都不来。”费银财说,温室龟鳖确实对环境有影响,“烧柴么把天都熏黑了,棚里排出的水把河都弄脏了。”

事实上,龟鳖养殖产业在过去确实给养殖户们带来了,也正因如此村民们更是忽视了这份没计算却日益沉重的“生态之痛”。然而说到龟鳖产业本身,随着养殖规模逐利而增,当地的龟鳖产业呈现出无序膨胀的状态,市场也开始对“甲天下”敲响了警钟。

吴玉璋曾是该镇星华村的温室龟鳖养殖户,在走南闯北的市场开拓中,老吴也沾过东林龟鳖“甲天下”的光,但如今他对这一产业的发展认识上也有了改变。“说句实话,温室龟鳖的产业前景不是很好了。”吴玉璋告诉记者,除了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龟鳖市场行情其实多年来都是呈“过山车”状态,“近的一次‘鳖灾’是在2013年,很多养‘大路货’的农户都亏本,价格卖不上去只能囤在棚里,每天消耗饲料。”

“此前我们也设想过通过污水处理、规范养殖标准等办法,来提升这一产业,但我们前往省里其它已经完成初步整治的地区考察后发现,温室龟鳖产业存在着‘基因性’的弊端,靠提升是无法解决的。”分管龟鳖整治工作的该镇人大主席沈建明说。

面对这一状况,东林决定清空温室龟鳖棚。 2014年初,该镇出台了《关于龟鳖产业整治2014—2016年实施方案》。“当年3月起,我们对温室龟鳖养殖业开始整治,计划利用3年时间清空全部温室龟鳖棚,彻底消除这一污染源。”该镇镇长何锋峰说,去年6月,全镇鳖类大棚全部清零,累计拆除大棚1890个。今年起,该镇开始对龟类大棚进行整治。截至今年6月28日,该镇剩下的龟类大棚全部清空,实现了3年清空2616个龟鳖棚的目标。

清龟鳖的苦与汗

事实上,发展近20年的产业不是说断就能断的。回眸这3年的龟鳖整治行动,在当地干部群众割去这份“产业之痛”的过程中充满着辛苦与汗水。其中,当地干部在整治过程中,不仅要当宣传员、管理员、信息员和助推员,甚至还要当销售员。

142户养殖户、 212个养殖棚……昔日的保国村可是东林排名前五的“龟鳖村”之一。“2014年开始,东林就启动了龟鳖整治行动,今年6月底之前,我们就如约完成了温室龟鳖清零。”联村的镇干部陈伟告诉记者,整治行动启动之初,保国村的龟鳖棚却是“固若金汤”。“一开始,养殖户的思想工作很难做,毕竟是一个资深‘龟鳖村’了,有抵触情绪的养殖户还不少。”村干部沈爱民说,“这些年来,镇村干部在整治工作上花了不少心思,没日没夜的。”吃过晚饭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深夜还要汇总情况到镇上。

时钟指向了晚上8时,这又是一次挑灯夜战。在该镇政府办公楼内,忙碌了一天的镇班子成员与区有关干部又坐到了一起,召开了龟鳖整治专项行动碰头会。这样的场景在东林3年来的龟鳖整治行动中几乎天天上演。 59名镇村干部还以身作则,带头主动拆除自家龟鳖大棚。

值得一提的是,该镇党委书记、镇长还带队跑遍各大主要市场,帮助养殖户推销东林龟鳖,在保障养殖户利益的基础上加快龟鳖棚清零。“广州、武汉、南京、长沙,这些龟鳖大市场我们都去过,印象深刻的是去年那一次,我们一刻不停地从北‘飞’到南,连着去了3个城市,连夜与当地龟鳖经营大户谈判协商,请他们大批量收购东林龟鳖。”该镇干部老沈说,有一次到达广州已经凌晨4时了,干部们街边吃了个早饭继续找市场谈。

就这样,书记、镇长当起“东林龟鳖销售团”领队,其他相关的镇村干部成了销售团成员。“我们与市场的龟鳖经纪人谈妥订单后就与随行的相关村干部商量,连夜把销售数量分配到各村,并立即把信息传递到东林值班的干部,第二天就准备具体的销售对接。”该镇镇长何锋峰说。

销售团在外跑,大后方的干部也没停歇。镇上年轻干部杨琦丹虽然还在哺乳期,但仍坚持在一线工作。“之前,由于市场和天气的原因,日本鳖效益低下,使得很多养殖户都不愿意出售。”小杨说,那段时间,留在镇上的干部也每天帮助养殖户找经销商,一看到报价高了就主动和养殖户联系。

争分夺秒,一刻不得闲。就在镇上设定的鳖类和龟类分别清零的截止日即将到来之际,东林龟鳖的日销售量也创了历史记录。“一天高卖出了15万斤,而且是在销售淡季。平时正常的销售量也就3至4万斤,这个15万斤已经超过春节市场高峰了。”老沈还告诉记者,正是因为镇村干部的抓紧推销, 2次集中销售都避过了随之而来的价格下跌。

回到初的美好

如今,东林已经卸下了“龟鳖大镇”这一沉重的“光环”。那么,没有了龟鳖棚林立的东林,养殖户们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呢?

莘水强曾是该镇保卫村的龟鳖养殖大户,如今转型成了该村从事生态农业的能手,拆了自家的龟鳖棚,承包了64亩鱼塘,从事茭白套养河虾养殖,年的销售情况就不错。而在整治行动启动之初,由于一时接受不了,充满抵触情绪的莘水强“天天跑镇政府”。

“本以为拆了甲鱼棚后我就没办法生活了,但是现在看来不是这样。在政府的转型指导下,我又有了新希望。相信依靠生态养殖,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莘水强说,“说句心里话,甲鱼棚拆除了,环境变好了。以前养殖时,傍晚烟囱里放出来的烟,味道是很呛人的,对人的身体也不好。现在环境好一点生活就舒服点,转产之后心里也踏实。”

莘水强现今的转变,正是东林养殖户在“龟鳖大镇”后时代的一种活法。

其实,在整治中,东林并非一拆了之,而是同步帮助养殖户另谋出路。潘新江说:“在整治启动时,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自觉转型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养殖户进行扶持补助。同时,通过举办专项招聘会等方式,组织镇上企业为以前从事龟鳖养殖的村民提供3400余个岗位,实现就地就业。”

2015年,东林共推广生态高效农业模式23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个、生态化农业项目12个。“产业转型的背后是人的转型。东林人在生态理念上的素养提升是今后推动东林发展的源动力。”何锋峰说。

同样是经营水产养殖,以前不在乎水,现在视水如命。养过龟鳖、如今49岁的该镇保国村村民杨建海二次创业,转行从事“泥鳅+茭白”的种养循环产业,养的泥鳅还出口到了日本。为了改善种养水环境,老杨花了半年时间钻研循环种养的方法,“家里有3套相关材料,有2套我都能背下来。”杨建海笑着说,“现在是靠水吃饭,水不好生意就赔本。”

“在外闯荡总想回家的。可在家养甲鱼风险大, 10年里至少3年都亏的,而且对环境有影响。现在上班一年有4万多元,次有固定工资。”该镇星联村村民宋信根笑着说,自从省重点项目——“新凤鸣”入驻该村后,不仅促使村里龟鳖养殖工人转行进厂工作,还吸引了不少在外的村民回村发展。

“龟鳖大镇”消失了,秀美东林回来了。自2014年开展龟鳖整治以来,该镇每年委托环保部门进行水质监测,其中COD、氨氮、总磷等指标均逐年下降,水质类型也从原来的Ⅴ类、Ⅳ类变成了现在的Ⅲ类,水质明显得到改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湖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