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新闻
5月31日,湖州出台《2023年湖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涉及医疗、教育、交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共涉及52个条例62个重大项目,其中包括:
● 启动建设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基地;
● 支持湖州师范学院创建高水平师范大学;
● 推进宜湖高铁项目前期;深化研究宁杭高铁二通道、苏杭城际、湖嘉城际、宜兴至长兴城际等轨交项目;
● 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实现全线开工……
据悉,湖州高教园区西侧曾规划为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用地,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相邻,占地约510亩。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全市上下要全面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和省、市实施方案(计划),深入贯彻三个“一号工程”重大部署,以更大力度、更扎实举措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
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努力呈现美丽中国集成之地、浓缩之地、经典之地的美好图景贡献长三角力量。
一、长三角一体化创新行动
1.加快建设湖州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高规格举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进会,争取省级层面出台《关于支持湖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若干政策措施》。(市科技局)
2.加快发展研究院经济,做强环西塞山科创走廊,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基地启动建设,支持浙江长三角飞航智能技术中心、浙大湖州研究院提能升级,引育八大新兴产业链高能级科研平台6个以上,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科技局,吴兴区、德清县、南太湖新区<排名第一责任单位为牵头单位,以下同>)
3.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加快建设湖州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湖州长兴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G60重点示范园区,积极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湖州南浔能源电子产业园区。(市科技局,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
4.深化推进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建设,加强对上政策争取,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共同筹办首届环太湖科技创新圈联席会议。(市区域合作办、市科技局)
5.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大力推进“1113”招才引智工程,启动新一轮“南太湖精英计划”,建成长三角人才创业港,加快推进湖州上海人才飞地建设,高频次开好“全国大学生招引直通车”,新引进大学生9万名以上。(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
6.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承接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高效推进八大新兴产业链“161”工作机制落地,建设省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以上。(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7.推动老字号企业跨界联合和集群式创新发展,启用长三角(德清)老字号品牌产业集聚区。(市商务局、市区域合作办,德清县)
8.深入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合作共建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开展万物智联强市2.0行动,建成运营“云上芯湖州”智慧园和“浙江省数据交易平台湖州基地”,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区域合作办,市大数据局、市城市集团、南太湖新区)
9.高质量举办湖州未来大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等标志性人才活动。(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
二、长三角一体化畅通行动
10.沪苏湖高铁轨道铺设完成70%,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实现全线开工,杭德市域铁路加快建设,三大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88亿元,启动建设高铁湖州站西站房,基本完成沪苏湖高铁南浔站和湖州东站站房主体工程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轨交中心>、市交通运输局、市交通集团,吴兴区、南浔区、南太湖新区)
11.加快推进宜湖高铁项目前期,深化研究宁杭高铁二通道、苏杭城际、湖嘉城际、宜兴至长兴城际等环太湖轨交项目规划研究。(市发展改革委<市轨交中心>)
12.实施“1211”综合交通重大项目促开工攻坚行动,全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250亿元以上。全线贯通湖杭高速公路,开工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拓宽工程、235国道长兴至安吉段等项目,加快推进合温高速、长广高速等项目前期。(市交通运输局、市交通集团,各有关区县<含南太湖新区、长合区,以下同>)
13.加快推进《湖州港总体规划(2021-2035年)》报批工作,基本建成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加快推进杭湖锡线四改三航道整治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东宗线航道四改三整治等项目,积极创建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先行示范区,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5万标箱。(市交通运输局,各有关区县)
14.加快推进环湖大堤后续、苕溪清水入湖后续和太嘉河后续等重大骨干水利项目建设,全市水利项目年度投资计划40亿元以上。(市水利局)
15.加大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5G、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市建设局、市经信局)
16.积极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全力争取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档。开展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专项行动。深化长三角信用合作,构建跨区域信用协同监管和联防联控网络。(市委改革办<市政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
17.推进杭嘉湖标准一体化合作和G60科创走廊间标准化工作协同创新,支持企事业单位联合省内外资源共同参与国际、国家和区域协同标准的制修订,创新开展“杭嘉湖”区域地方标准的制定发布工作。(市市场监管局)
18.加强浙沪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合作,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央厨房等跨省定向农产品供销生产(加工)基地。(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南浔区)
三、长三角一体化协调行动
19.编制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三年行动计划,常态化开展接轨上海交流对接活动,全年举办10场以上。(市区域合作办、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湖州驻上海联络处,各区县)
20.协同编制上海大都市圈吴江-南浔协作示范区规划。(南浔区)
21.持续推进南太湖新区与张江高科等长三角头部园区合作,未来城39幢产业大楼全部建成,CBD主地标基本建成,力争科技城核心区科创平台入驻率超过50%,“南庆产业飞地”在全省率先实现投产,铁公水物流园全年吞吐量突破38万标箱。(南太湖新区)
22.争取省级层面出台支持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力争百亿元以上项目招引实现突破,深化“一地六县”合作,加快推进宜长、长广产业组团建设,长兴、安吉实现县域省际毗邻边界区域合作全覆盖。(长合区、长兴县、安吉县)
23.推动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强体扩容,加快建设“3+6”高能级平台,积极推进长三角亲子乐园、农业硅谷等标志性项目,加强现有政策集成应用,尽快探索形成一批具有含金量的创新成果。(南浔区)
24.加快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促进莫干山高新区提质升级,实体化运作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引进“地理信息+”项目50个,其中头部项目5个。(德清县)
25.加快建设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以嘉湖合作产业园为核心,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促进嘉湖两地产业链深度融合,南浔片区全年招引亿元项目10个以上;以两地民生领域为着力点,围绕政务通办、环境共保、联合执法、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推动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南浔区)
26.配合做好《环杭州湾产业带高质量发展规划》深化研究。(市发展改革委)
四、长三角一体化开放行动
27.统筹举办“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投资合作洽谈系列活动,重点办好1场湖州主场活动、3个重点城市(上海、深圳<港、澳>北京)“活动周”和若干场重大专题活动、区县(平台)子活动,常态化开展项目、人才、产业专题对接。(市区域合作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湖州驻上海联络处、市工商联,各区县)
28.聚焦八大产业链,主攻沪苏杭等重点区域,高效运作驻上海全球招商引才中心、长三角(湖州)招商引才服务有限公司,全面提升招商绩效,全年从沪苏方向新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市商务局、湖州驻上海联络处、市产业集团)
29.大力推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国家级试点建设,完善试点基础配套和政策支持,推动纺织服装(童装)、美妆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利用跨境电商拓展海外营销渠道。(市商务局、湖州海关,吴兴区)
30.发挥展会拓市主渠道作用,支持国际性展会150场次以上,其中“一带一路”、RCEP市场展会比例达到50%。(市商务局,各有关区县)
31.深化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湖州联动创新区建设,充分发挥QFLP试点,全年落地QFLP项目有新突破。(市商务局、市金融办)
32.强化长三角区域海关合作,推动湖州安吉港与上海洋山港之间全面实施“联动接卸”模式,积极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内河中心港,加快构建铁公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湖州海关、市交通运输局,安吉县、南太湖新区)
五、长三角一体化智治行动
33.复制推广浙江湖州数字化、精细化、协同化社会治理模式,形成湖州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清单。(市委政法委,吴兴区)
34.深化数字长三角“一地六县”协同发展试点,推动跨区域间专家互认,共建“一地六县”专家智库。(长兴县)
35.推动全领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化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应用国家试点,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地区互信互认,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市委改革办<市政务办>)
36.推动长三角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持续扩面,拓展电子社保卡发行应用范围,提升社会保障卡在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就医购药、政务服务、待遇领取、绿色低碳等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水平,落实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同城待遇。(市人力社保局)
37.支持湖州师范学院创建高水平师范大学,推进湖州学院新建、湖州职院迁建、浙江交通职院长兴校区建设等重大工程。(市教育局,南太湖新区、长兴县)
38.全力打造长三角市域医学高地,深化我市重点医院与上海杭州知名医院、重点学科合作交流,持续扩大湖州全市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医疗机构范围,积极推进鑫远·太湖健康城建设运营,打造湖州人家门口的“上海医院”。(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南太湖新区)
39.完善长宜广应急管理协同发展机制,组建跨区域应急专业管理队伍,切实提高“长宜广”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一体化水平,年度组织开展联合比武演练等活动2次以上。(市应急管理局,长兴县)
40.承办好第三届长三角体育节、2023长三角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23年中国长三角40城市啦啦操挑战赛等赛事,配合做好杭州亚运会相关赛事承办工作。(市体育局,德清县)
六、长三角一体化美丽行动
41.加快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打造吴兴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两山未来科技城等一批标志性合作平台和重大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市区域合作办,吴兴区、长兴县、安吉县)
42.研究共建环太湖生态文旅圈,共同培育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区域合作办)
43.深化落实太湖蓝藻联防联控协议,共同做好太湖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相关研究和沟通工作,完成太湖沿岸纵深10公里范围内所有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水韵湖城”水生态修复标志性项目12个。(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城市集团,吴兴区)
44.出台《湖州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推进实施核心监控区负面清单管理,切实做好大运河保护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南浔区、德清县)
45.深化生态保护补偿综合改革,支持安吉加快建设省级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加强黄浦江流域上下游合作交流,探索黄浦江流域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市发展改革委,安吉县)
46.深入推进转型金融改革,开展转型金融、绿色普惠金融、生态金融三大改革攻坚,推动湖州绿色金融改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引进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智库,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加快建设南太湖绿色金融中心,今年招引5家持牌金融机构入住。(市金融办,南太湖新区)
47.实体化运营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长三角(湖州)中心,高质量建设湖州绿色低碳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市委生态文明办)
48.积极探索长三角能源跨区域互保共济,大力推进绿色储能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实施龙王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网湖州公司,安吉县)
49.办好2023国际滨湖度假大会暨第二届度假博览会、世界乡村旅游大会、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第二届长三角露营大会、长三角旅行商大会、“一地六县”文旅联盟大会等会展活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有关区县)
50.支持长兴县探索开展长三角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市生态环境局,长兴县)
七、加强支撑保障
51.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62个,完成年度投资332亿元。(市区域合作办、市级有关单位,各区县)
52.开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考核评估,健全考核评估办法。(市区域合作办)
53.加大长三角一体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支持力度,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奖补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市区域合作办、市财政局)
54.共同编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案例集,选树培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储备项目15个以上,积极推荐并争取省级认定3个以上,推广经验不少于3条。(市区域合作办)
55.启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综合评估和理论溯源研究、沿沪苏湖高铁产业创新廊道研究等课题,省市联动开展环太湖世界级湖区等课题研究。(市区域合作办)
56.配合国家和省有关安排,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实施五周年系列宣传。(市区域合作办、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传媒中心)
▼
2023年湖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清单(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字
12000元/平方米
12500元/平方米
16818元/平方米
10500元/平方米
11000元/平方米
15000元/平方米
16000元/平方米
11500元/平方米
11000元/平方米
15000元/平方米